信息索引号: 11410611697328443Y/2021-57124
成文日期: 2021年04月12日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2021年鹤壁市淇滨区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15:49来源: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浏览次数:

鹤壁市淇滨区农业农村

关于发《2021年鹤壁市淇滨区小麦中后期

病虫害防控技术意见》的通知

局属相关股室、各乡镇 办事处农办

根据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河南省 2021 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关于印发<鹤壁市 2021 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春季天气条件、田间菌源、越冬基数、小麦苗情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我区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小麦茎基腐病将呈持续加重发生态势,小麦穗蚜有重发生的可能,赤霉病、条锈病存在爆发流行风险,防控形势严峻。为了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努力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1年鹤壁市淇滨区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2月26日

鹤壁市淇滨区2021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

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受春季天气条

件、田间菌源、越冬基数、小麦苗情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小麦

茎基腐病在我区呈持续加重发生态势,赤霉病、麦穗蚜存在大面

积暴发成灾的危险;小麦条锈病在豫南冬前见病早、病点多,菌

源充足,在我市暴发流行的风险极大。为切实做好监测防控工作,保护小麦生产安全,促进稳粮增收,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报

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做好一、二类重大病虫害(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蚜、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等)的田间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增加监测网点,充实测报人员,搞好技术培训,保障业务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要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3 天一次定点调查,7 天一次全面普查,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通过专家会商和科学研判,及早发布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监测预警,增加条锈病大田普查频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对赤霉病,要全面掌握苗情、墒情、菌情,密切关注 4 月份天气变化和赤霉病菌子囊壳发育进度,科学研判病害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提前发布中短期预报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统防统治提供科学依据,牢牢掌握防控工作的主动权。总之,绝不允许因监测工作不到位,预报信息不准确,汇报时间不及时而贻误防治时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突出主攻对象,实施科学防控

小麦中后期病虫种类多,往往多种病虫混合发生,重叠危害,我区应以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蜘蛛和穗蚜等为重点防控对象。在防控策略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非化学防控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在防控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对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虫害,要提早做好应急预案和物资准备,一旦出现局部暴发危害势头,迅速实施应急防控,确保实现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处置率 90%以上,防治效果 85% 以上,总体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的目标。

三、狠抓关键环节,落实防控技术

一是拔节前实施化学除草和病虫早控。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

是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

在日均气温稳定在 6℃以上,且未来 5 天内没有大幅度降温,选

择晴好天气于上午 10 点?下午 4 点施药,根据当地草情、草相,选准对路药剂,采用适宜剂量,进行麦田杂草防除。以播娘蒿、芥菜、婆婆纳、牛繁缕、麦家公、猪殃殃和泽漆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氟氯酯、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以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酸、唑啉·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以节节麦、硬草和蜡烛草等为主的 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等药剂防除;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草相,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或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和精恶唑禾草灵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杆喷雾机施药,避免重喷漏喷,严防周边作物或后茬作物发生药害。小麦返青拔节期也是防治茎基腐病、纹枯病和麦蜘蛛等病虫

的关键时期,可以结合化学除草进行。在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

15%时选择使用井岗霉素、己唑醇、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戊唑醇、多菌灵、丙硫菌唑和氰烯菌酯等药剂防治。严重发生田,隔 7-10 天再喷 1 次,要注意用大水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对小麦红蜘蛛,当平均 33 厘米行长螨量达到 200 头时,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防治,也可采取灌水时振动麦株的方法杀死害螨。孢囊线虫病发生区,可采取镇压、增施氮磷肥、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促进小麦健壮成长,减轻危害损失。

二是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对小麦赤霉病,要坚决克

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科学研判,及早准备,主动预防,确保

防在发生流行之前。一要掌握好防治时机,抽穗扬花期如有 2-3

天降雨或者连阴雨天气,应于小麦齐穗期,开展施药预防。二要

选好对路药剂,推荐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

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制剂(如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氰

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要注重

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三要尽量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

机、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至少在 1 升以上)等高效植保机械,

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拉管式喷雾机。同时应添加适宜

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此外,还要做好小麦吸浆虫发生区的防控工作。可在小麦抽

70-80%、成虫发生高峰期用药。当每 10 网复次捕获成虫 10

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 2 头以上成虫时,立即

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吡虫啉、氟氯•吡虫啉、联苯•三唑磷等进

行防治,可兼治麦蚜、粘虫等害虫。

三是要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各县区植保部门,要密切关注

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如果条锈病漫延至黄河两岸,立即启

动全面监测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

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随时防治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压

低菌源量,降低病害流行风险;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 0.5%时,

应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防治药剂可

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唑•戊唑醇

等,药剂用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上述药剂可兼治叶锈病、

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

四是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

高峰期,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 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推荐药剂: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醇等; 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引乙•芸苔等。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喷施农药时可适当加入减量降残增效助剂。农药和助剂应优先选择各级植保部门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的效果较好的品种。

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充分组织动员专业化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全力投入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作业服务,努力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要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防群治工作全面开展。开展规模化统防统治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时,要选择信誉好、施药设备先进、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并选择有效方式实时开展作业质量监管,防治效果要经得起专家评估和农户认可。

五、强化示范带动,搞好技术服务

组织技术人员入村进户,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和信息服务,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实到位,要通过集中培训、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挂图标语、明白纸、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宣传培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各类专业合作社人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学用药、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为搞好病虫防控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坚决打赢以赤霉病、茎基腐病、条锈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歼灭战,将小麦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