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有事情找物业”成为居民共识
“以前小区里有点啥事,不知道找谁。现在不一样了,楼下的党群服务驿站就是‘议事厅’,物业经理经常在,社区干部也常来,我们业主代表、党员志愿者坐在一起,有啥事当场就能商量,解决得快多了!”10月21日,淇滨区阳光家天下小区居民王女士对近年来社区和物业管理的变化赞不绝口。
王女士口中的变化,正是淇滨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取得的亮眼成绩。近年来,淇滨区聚焦群众身边物业“关键小事”,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以“党建+网格+物业”为核心的高效能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擦亮“淇滨红色物业”品牌,共绘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根本保障。淇滨区将物业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们成立了物业管理工作专班,构建了区物业行业联合党委、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的五级管理体系,确保红色服务理念贯穿物业服务全领域全过程。”淇滨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制度管长远、管根本。该区先后出台《进一步深化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五色榜”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各方职责,建立严格的星级评定和诚信档案制度。“我们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小广告清理、安全巡查等专项整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提升了物业企业服务质量。”淇滨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基层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凝聚各方合力。淇滨区全面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联动的“一核三联”工作模式。
淇滨区推行社区与物业企业合署办公,互派人员交叉任职。“目前,全区有253名社区‘两委’成员在物业企业担任质量监督员,同时也有164名物业项目经理和90名骨干人员融入社区网格,他们成为服务群众的信息员和调解员。”淇滨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种机制打破了条块分割限制,实现了信息互通、力量互补。
家门口的党群服务驿站,成了居民议事解题的新平台。社区定期在这里召集业主、物业企业、共建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会议。“大到小区停车位规划、健身器材更新,小到楼道照明、垃圾清运,大家坐下来面对面沟通,很多以前扯皮的事现在都能高效解决。”淇滨区银杏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瑞云说。
此外,淇滨区各个社区积极组建由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组成的“议事团”和志愿服务队,共同协商解决小区公共事务。同时,建立物业企业与业主“双向评价”机制。“物业服务质量好不好,我们业主现在有了实实在在的评价权,这督促物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淇滨区江南社区一名居民代表表示。
从“无人管”到“共同管”,从“反应慢”到“解决快”……淇滨区通过“红色物业”这把“金钥匙”,有效破解了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打开了社区和谐、居民满意的“幸福之门”。如今,“有事情找物业”已成为淇滨区许多居民的共识,党建引领下美好家园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