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打造“无人机+”警务模式 科技铸“盾”护平安
“淇滨公安提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淇河危险水域,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你我做起。”近日,一架警用无人机在淇河水域上空巡航,机载扩音器持续播报防溺水警示,机腹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岸边动态……入夏以来,这样的场景每日上演——这既是科技赋能民生防护的生动实践,更是河南省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区分局(以下简称“淇滨区分局”)创新“无人机+”警务模式的鲜活注脚。该局用智能化手段为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淇滨区分局始终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进程中,围绕“情指行”一体化、派出所主防等重点工作,将拓展无人机应用作为重要支撑点,全力构建空地一体化、实战化、智慧化警务工作新格局。
2025年年初以来,淇滨区分局从巡逻防控、侦查取证、应急救助、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加快推动无人机应用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人机高效互动、地空协同联勤的“无人机+警务实战”新型警务模式。该局通过织密全方位覆盖、全领域涉及、全时段监控的平安防护网,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空中巡逻护平安
8月18日晚8时许,在鹤壁市体育公园游玩、锻炼的市民听到空中传来喊话器提示音:“淇滨公安提醒,请妥善保管个人财物。谨防电信诈骗,共创平安鹤壁。”该分局民警操控遥控器,显示屏上鹤壁市体育公园操场全景画面清晰呈现。
“传统巡逻靠脚步丈量,就拿市体育公园来说,全部巡逻一遍需要较长时间,但无人机几分钟就能实现全覆盖。一旦发现异常,警方可迅速反应,极大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另一方面,经无人机喊话提醒,市民注意保管个人财物,财物丢失情况明显减少。”淇滨区分局情指中心负责人王谦说。
工作中,这一“灵活的巡逻尖兵”化身“千里眼”和“传声筒”,编织起一张空中动态防控网。在中凯、清水湾等夜市集中区域,人员密集、环境复杂,易发生口角争执甚至打架斗殴。无人机通过高空巡查快速发现苗头性事件,察觉异常后立即同步位置信息给地面警力,同时用喊话器警示:“请保持冷静,文明沟通,切勿冲动!”这种“空中监测+地面联动”模式,能大幅缩短处置时间,让矛盾纠纷在升级前得到有效缓解。
在淇河沿线,无人机变身为“不知疲倦的高空安全员”,沿淇河展开常态化巡查。一旦发现有人擅自进入深水区、未成年人独自在河边戏水等危险涉水行为,搭载的喊话器立即启动:“请立即远离河道危险区域,注意自身安全!”实时空中干预不仅能快速制止危险行为,更通过持续警示增强群众防溺水意识,让淇河沿线安全防护更主动、更及时。
学生上下学时间,淇滨警方在辖区各学校周边开展“无人机+护学”新模式,无人机与护学岗民警配合开展安全巡护,打造地面车巡、人巡、空中机巡“三位一体”立体巡防体系,以科技之力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活动安保显神通
2025年4月2日,第十一届鹤壁樱花季赏樱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人潮涌动,淇滨区分局民警手持操作设备,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屏幕。随着“嗡嗡”声,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在民警精准操控下灵活盘旋于现场上空。
樱花季期间,淇滨警方积极发挥无人机“跨空域、全方位、立体化”巡逻优势,将其深度融入安保工作。无人机“一专多能”:低空悬停时是“流动的引导员”,喊话器循环提示“请有序排队”“保管好随身物品”,柔性屏滚动播放活动流程、安全须知等字幕,引导现场群众有序行动;升到高空后变身为“全景监测站”,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人流密度、车流走向等数据,发现拥堵风险及时预警,为现场人员分流提供科学依据。在无人机助力下,活动现场秩序井然,安保工作高效开展。
“空中有无人机巡逻,现场又随时能看到警察身影,非常有安全感。”外地游客感叹。
“要为平安建设插上科技翅膀,就得下好智慧警务先手棋。我们分局与河南领飞科技公司合作,已建成9座无人机自动机场,服务覆盖淇滨区全域,充分发挥空中警力优势,探索形成多项警务功能,推动智慧警务与传统警务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空地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淇滨区分局政委赵贤昆说。
多域赋能展所长
“别害怕,我们正在想办法营救你下来。”近日,一场无人机演练在淇滨区一处山林举行。当警方接到老人走失报警后,发现寻找区域地势陡峭,仅靠人力很难快速找到老人,无人机迅速展开搜索并确定了老人位置。民警利用无人机的喊话器安抚老人情绪,随后老人被安全营救至地面。
这是无人机在快速救助中的一个缩影。而它的作用,还体现在多个领域。针对上峪乡、大河涧乡等山林密布区域,无人机借助先进AI技术,自动扫描识别烟头、火星等细微火源隐患;搭配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变化——哪怕刚燃起的火星或因堆积物发酵导致的局部温度升高,都逃不过它的监测。这种“AI识别+红外监测”的双重保障,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苗头,让火灾隐患在萌芽状态被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