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明达小学:美好教育让“双减”生活更美好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美好生活来自美好教育,美好教育影响美好生活。
实施“双减”以来,淇滨区明达小学以师生发展为目标,以敏锐的时代发展视角,科学构建“1+9+N”美好教育图谱,积极探索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师生教育生活更美好的新方案。
课程设置“五育加一”,尽善尽美
淇滨区明达小学从顶层视角、主体身份、系统思维、落地策略、科学评价等层面科学构建了“1+9+N”美好教育图谱并成功申报省级课题,扎实有效地进行深入实践研究。
其中,“1”是1个办学理念:美好教育,让生活更美好。从核心理念、教育理念、管理理念、长远目标、发展愿景五位一体解读。用校训“明德惟馨,达士通人”回答要办一所让美德散发馨香的学校,培养达己达人的新时代五好少年。用“校长眼里老师第一,老师眼里学生第一”的“双第一育人”管理理念、“爱创美好,达己达人”的教育理念,来实现“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学校”的长远目标,达到师生一生美好回忆的发展愿景。
“9”是美好党建、五育课程、美好地方、美好环境、美好课堂、美好教师、美好学生、美好家社、美好共同体等9维教育体系,立德树人。
“N”是N个阶段目标,三年规划。2021年4月16日至17日,学校承办的省第15届教育论坛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实现了品牌影响年的目标。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在原有德育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重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课程体系,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加一”即增设地方课程,大胆突破“学生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突出现象,以多样的教育生活,唤醒学生的内在本质,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人,回归生活和生命。
此外,学校还将总分两校共同体建设纳入顶层规划,为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教育的期望而努力奋斗。
美好课堂提质增效,各美其美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如何唤醒,如何引导?学校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为导、评价为策,精心构建了美好课堂“1+9+N”体系,积极探索课堂提质增效的新方案。
“1”是1个主体,学生为主;“9”是9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课前引学、课中导学、课后研学三个阶段,细化学习路径,巧用教学设计、预学单、研学单、展示单、作业单作为抓手,抓实9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N”是N种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结合学科素养,切实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打造“轻负高质”的美好课堂。
在实施策略上,组织开展历时3个月的学术校庆,依托7个教研组、4个名师工作室、8个课题组,以专家讲座、优质课、微报告为抓手,服务课堂,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总分两校48名教师的课堂功力和教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在评价上,教学环节要体现高度、广度、深度、力度、温度。课堂教学要落实五美:言谈举止美、思维方法美、板书生成美、氛围生态美。
作业设计科学有度,美美与共
在作业管理上,学校采用了“四级联动”机制。由校领导科学规划,教师发展中心督导反馈,教研组和年级长科学设计、统筹公示,任课教师落实到位。
在作业设置上,以顶层视角科学、多元构建作业体系。从作业结构上,把作业“理”为四类:学科作业、项目作业、活动作业、实践作业,使作业从“管”走向“理”。
在作业内容上“加减乘除”,实施跨学科整合主题作业。“加”强创新型作业:学科融合、活动实践、体艺劳动等。
“减”少学科作业,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作业总量不超1小时,语文20分钟、数学25分钟、英语15分钟,并全批全改。
搭“乘”地方课程,与淇河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成项目作业。
消“除”家长焦虑和机械抄写。真正理解作业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
从作业设计到批改、辅导、讲评,学校以教研组为核心力量,充分调动、发挥集体智慧,建构、实施作业体系,引导学生走向自育自学。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为教师“减负”。
课后延时“美味佳肴”,两全其美
学校充分调研分析家长和学生需求,坚持公平、自愿原则,精心规划课后延时课程,除完成作业辅导外,增设体育运动、艺术创作、阅读课程。一二年级开设28门特色社团课程:儿童诗、数独思维、书法、国画、篮球、折纸等,推行“菜单式”抢课。
三到六年级,主要以作业辅导和读书为主,放学前20分钟问学生完成情况,作针对性辅导,如果大部分学生没完成,年级长找原因,及时调控作业量。开放学校红色劳动实践基地、药草园、读书吧等实践学习空间,在课后延时课程中渗透五育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延时服务,让学生选其所爱,乐在其中。
家社融合全方位育人,美不胜收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双减”不是学校的独角戏,缓解家长的“内卷”也是落实“双减”的关键。作为河南省家长学校卓越校,学校以美好家社体系为翼,促进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现十全十美的全方位育人样态。
每学期开展“美好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志愿者”“文明市民”评选,选树身边榜样,根植“重陪伴,树家风”的种子,提高打造良好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和社会影响力。
“双减”以来,学校聚焦“双减”落地中的焦点问题,先破后立、多管齐下,给学生学业减负、成长添色,给教师教学减负、成长加码,给家长心理减压。亲子陪伴搭桥,让师生、家长因“双减”中的明达美好教育而收获成长、快乐和幸福,效果显著。此外,学校还将本案例中的典型做法推广至学校的钜新社区分校,带动农村小学找准“双减”着力点,让每一名农村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落实“双减”,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成长、家庭美好幸福为目标,积极蓄力“双减”实施责任仗,精心打好课堂教学重构仗,用心备好作业管理实施仗,凝心聚力课后延时服务仗,家校融合推动家社联动仗,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启美好教育新航向,守好育人主阵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生活都焕发多彩的光芒,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师生、家长的生活因明达美好教育而更加和谐、美好。